大同人才网新闻,大同人才网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大同人才网 >> 大同人才网资讯 >> 大同新闻 >> 改革,释放文化生产力
改革,释放文化生产力
2011-11-12|资讯来源: 大同人才网|查看: 1966
时间:2011-11-12 01:33来源:大同日报 作者:高旭东 史涌涛 点击: 212次
——我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剪影
高旭东  史涌涛

 

  由落户大同影视文化产业园区的山西中视丰德影视版权有限公司、山西果然传媒有限公司、山西传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下海》,刚刚结束了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档的热播,该剧自播出以来,在观众中引起较大反响。这是我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生产力强劲释放的一个“信号”。
  
  大同是文化资源大市,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产业优势,成为大同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现实抉择。在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名城的城市发展战略中,我市正全力打好文化牌,依托文化资源,着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以此增加城市文化自觉,激发文化消费,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文化生产力正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强劲释放。
  
  扎实推进改革  启动文化新引擎
  
  2009年12月末,新岁将至,气象一新。我市的文化体制改革在这样辞旧迎新的冬日里,已透进了劲鼓的春风。这一年的12月24日,同一天里进行的三个挂牌仪式,标志着我市的文化体制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原市文化局、市广播电视局、市新闻出版局三局合并,成立全新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并成立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三局合并后,通过人员、职能、工作机制的整合,提升了文化管理与服务效能,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文化特色鲜明的大同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文化发展新气象。
  
  大同报社更名为大同日报社,并将广告、印刷、发行等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由大同日报社出资成立大同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报社经营业务整体转制,实现市场化运作。
  
  大同人民广播电台、大同电视台、大同数字电视有限公司整合组建了大同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三合一,三胜一”优势的大同广播电视台,强力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改革内部机制,提高凝聚力,依托广播、电视、数字电视网络大平台,做强媒体,做大市场,实现了创新发展。
  
  以此为起点,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扎实推进,大步向前。目前,各县区的文化机构合并与转制工作也顺利完成。不久前,市电影公司及其管理的九龙电影院进行资源整合,转企改制组建成立市平城影业集团公司,市歌舞剧院、市晋剧院实行转企改制,组建市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市晋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其他各项改革正全面推向深入。
  
  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我市的文化工作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正着力构建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整合优质资源  解放文化生产力
  
  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有效整合文化资源,极大地解放了文化生产力。这是每一个已进行或正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单位人员的强烈感受。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指引下,大同日报社、大同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坚持走“一体双轨,报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发展之路, 深化内部机制改革,报人更加精心办报,大同日报、大同晚报双双跨入“全省一级报纸”行列;广告收入持续上升,发行量连续增长;大同报业文化产业园区暨大同市印刷园区已列入全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和全市十大政府重点工程,目前总投资5600余万元的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行。
  
  2010年1月,大同日报社被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授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称号,并曾多次受到省文化体制改革督导组的称赞。
  
  大同广播电视台在改革后也面貌焕然一新,实行制播分离,通过人员、频道、栏目整合,推出一些更加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栏目、新版块,内容更加鲜活多彩,收视率稳步提升,事业蒸蒸日上。
  
  新成立的市平城影视集团公司也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气象。近年来,由于受市场冲击,市电影公司电影放映基本处于停映状态,没有任何经营收入,靠仅有的电影院或房屋资产出租收入维持职工微薄工资的发放,实行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后,只在农村进行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转企改制以后,进行清产核资,让新的文化企业轻装上阵,积极开发电影一、二级市场,多层次开发数字电影市场,开拓电影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我市电影文化事业。
  
  纵深开拓发展  激活文化创造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耍孩儿剧团去年上半年演出60场,今年上半年演出150多场,市北路梆子剧团去年上半年演出90场,今年上半年演出260场,而这两家剧团的演出日程已排到了年底,几乎每天都有演出。而这正是文化体制改革为我市文艺院团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
  
  “文化体制改革中,以转企改制为中心环节的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就是从体制上入手,解决长期困扰院团发展的问题,努力形成有利于院团发展的体制环境。”市文广新局局长李恒瑞说。
  
  目前,市歌舞剧院、市晋剧院已实行转企改制,事业单位身份核销,组建市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市晋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任务的市耍孩儿剧团和北路梆子剧团,分别成立剧种传习中心,下设演出团体,县区的9个剧团也已完成转企改制。
  
  市歌舞剧院负责人年权说,从“事业人”变为 “企业人”,最显著的影响是使全体演职人员在思想上更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不再是铁饭碗,不再像过去等靠要,工作态度与艺术积极性都比过去显著提高。
  
  在文化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我市在各艺术院团中推行了目标责任制管理,大家都想方设法开拓演出市场,提高艺术水平,并通过艺术水平的提高来更好地开拓市场,取得了良好成效,各艺术院团的演出场次成倍数增长,台口排得满满的,演员的收入也大幅提高。
  
  据李恒瑞介绍,下一步,各院团将采用企业化分配模式,打破过去很难改变的分配制度,将过去的平均分配工资,定为保底工资300元,突出参与排练和演出的效益,形成优胜劣汰机制,激励积极参与排练与演出的演员,彻底改变过去排不排练上不上台挣得差不多的局面。他说,改革的目的就是越改越好,当前,我市完成转制的国有院团出人出戏出效益,生存状况远好于改革前,从长远来看,未来的演艺市场空间巨大,不改革就会丧失难得的发展机遇。(责任编辑:zxy)

 
  • 温馨提示:以上改革,释放文化生产力的资讯来自大同人才网(大同人才网地区找工作,发布招聘信息的大同招聘网招聘网站),每天更新大同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本内容地址:http://www.dtrcw.net/news/newsdetail-1762.html转载请注明
最新资讯
微信分享
大同人才网保安招聘大同人才网司机招聘大同人才网会计招聘
大同云冈区大同开发区大同招聘网山西博才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访问手机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