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人才网新闻,大同人才网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大同人才网 >> 大同人才网资讯 >> 大同新闻 >> 留住乡村文化之根
留住乡村文化之根
2018-11-20|资讯来源: 大同人才网|查看: 2090

 一架破旧的纺车,一台古老的石碾子,一盏发黑的煤油灯……“我们仿佛看到了祖辈们勤劳的双手,辛勤的劳作,它激励着我们刻苦学习,知难而进,把先辈艰苦创业的精神传承下去。”前不久,拾贝文化交流组织中小学生在左云县三屯乡夏都旅游接待中心参加完青少年“文化记忆、精神传承”活动后,写下了这稚气可爱、充满希望的感想。“乡村文化记忆”的种子已在悄然萌发。
  山西省于2015年5月启动了“乡村文化记忆工程”,从全省遴选出112个乡镇作为首批试点,通过资源调查、分类整理、建立档案等途径,保护和展示乡村的文化记录、文化场所、文化实物等文化资源和记忆。大同市平城区水泊寺乡、新荣区堡子湾乡、浑源县永安镇、灵丘县红石塄乡、广灵县壶泉镇、云州区倍加造镇、阳高县罗文皂镇、天镇县新平堡镇、左云县三屯乡等9个乡镇列入全省首批“乡村文化记忆工程”试点乡镇。2016年,山西再遴选出318个乡镇作为第二批试点。我市云冈区口泉乡、高山镇,平城区马军营乡;新荣区郭家窑乡、破鲁堡乡、新荣镇;浑源县下韩乡、王庄堡镇、青磁窑乡;灵丘县下关乡、柳科乡、独峪乡;广灵县蕉山乡、一斗泉乡、作疃乡;云州区许堡乡、周士庄镇、杜庄乡;阳高县大白登镇、东小村镇、王官屯镇;天镇县玉泉镇、逯家湾镇、南河堡乡;左云县马道头乡、管家堡乡、云兴镇等27个乡镇成为第二批试点。这些乡镇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遗存较多、文化基础设施较好、群众参与自觉性较高、基层管理能力较强,其持续而有序的文化实践将有效完善“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工作长效机制。
  “乡村文化记忆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市县乡村真正联动起来。我市有大量散落在民间尤其是乡村的文化记录、文化场所、文化实物、文化技艺、文化习俗等厚重的文化资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市文化局“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对乡村历史脉络、文化烙印、发展轨迹、历史街区、传统村落和乡风民俗等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和梳理,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因地制宜地加以展示,在文化原生地保护、展示、宣传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并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步骤进行,目前主要调查内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筑实物、生产生活实物、图文信息、人文资源、语言习俗等类别。10月29日至11月2日,大同市文化局在左云县三屯乡夏都旅游接待中心举行非遗保护、乡村文化记忆工程暨文化精准扶贫培训班。培训采用全封闭式培训与参观相结合的方式,各县(区)文化局、文化馆、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赴左云县文化馆及马道头、云兴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参观,实地了解非遗保护与传承、乡村记忆工程的组织运营。
  采访中,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多方联动“记忆”乡愁、“互联网+”“助力”乡愁、生产性保护“开发”乡愁,已成为本土乡村文化记忆一道亮丽的风景。乡村是无数中国人生命的底色和成长的的摇篮。留得住乡愁、记得住乡音、忘不了乡思,事关城镇化进程中人文关怀和文化保护,事关文化血脉的传承,但怎样才能把作为主要对象的青少年吸引到这“过时”了的乡村文化资源和记忆上呢?而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好抓手。市文化局依托自办公众号开展乡村文化记忆网络传播,让社会大众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参与体验导览、资料搜录、知识链接、学术探讨等穿越时空的网络虚拟体验活动。
  “农村孩子童年自制玩具大全,现在你还会吗?”“今年拿什么留住你,我的乡愁?”“乡村记忆——石磨与碾子”……在大同市拾贝文化交流组织的诸多“行走的课堂”系列活动中,同学们用内容“老旧”、语言“新潮”的体验文章书写对乡村文化的纯朴印象。“以前只是在报纸上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大同市非遗文化,现在实地在灵丘县旅行,才真正感受到了北水芦小曲的韵味。我的心里无形中又多了一份对大同文化的敬畏。”同学们用质朴的语言表达对乡村文化的理解。
  生产性保护“开发”乡愁,让乡村文化活在当下。传统的技艺是农村几千年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也是乡村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乡村人记忆的乡愁,它承载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文化理念,最能激发远方游子和本地民众的乡土情怀。如何开发利用,怎样创新发展,让老百姓可看可学?这曾是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乡村文化记忆工程”让这道难题有了初解。
  11月6日,全省乡村文化创意创新专题培训班在平遥县开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段增发作为大同代表参加了学习。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三晋文化研究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评审委员会、苏州昆曲遗产抢救保护促进会等省内外专家学者对文化产业的讲解令段增发获益匪浅。留住大同乡村文化记忆,似乎在他心中有了清晰的构思。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广大基层农村提供什么、提供多少、由谁提供,农村文化站的作用关键。把‘乡村文化记忆工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有利于切实解决农村文化站无场地、无设备、无人员、无活动等‘空壳化’问题,意义重大。”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说。

求职找工作 微信搜公众号 大同招聘信息总汇 或加微信16983141

大同人才网,www.dtrcw.net 是您找工作途中很好的伙伴

 

  • 温馨提示:以上留住乡村文化之根的资讯来自大同人才网(大同人才网地区找工作,发布招聘信息的大同招聘网招聘网站),每天更新大同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本内容地址:http://www.dtrcw.net/news/newsdetail-12320.html转载请注明
最新资讯
微信分享
大同人才网保安招聘大同人才网司机招聘大同人才网会计招聘
大同云冈区大同开发区大同招聘网山西博才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访问手机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