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人才网新闻,大同人才网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大同人才网 >> 大同人才网资讯 >> 大同新闻 >> 舌尖上的安全需要齐抓共管
舌尖上的安全需要齐抓共管
2014-03-25|资讯来源: |查看: 3045
网上流传一段子: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科普,从大米认识了石蜡,从火腿肠中知道了敌敌畏,从辣椒酱中品味了苏丹红等等,让人苦笑之余感到无奈。
  
  确实,从后来的违规胶囊,再到毒豆芽,见诸媒体的各种食品药品问题,已经到了使人谈“食”色变、谈“药”色变的程度,大大影响了国人的幸福指数,这一问题已成为重大民生、经济和政治问题。很多人抱怨:难道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就这样无解了吗?
  
  分 析
  
  规范程度不高 缺乏行业自律

  
  食品药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会层出不穷?对此,孟明委员认为,从中国产业和企业发展现状来说,食品产业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程度不高,行业自律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能力较低,是食品安全问题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而有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唯利是图,加上标准制定滞后,才有了添加剂的滥用。
  
  孟明委员调研时发现,我市有些传统特色、低风险的食品,如浑源油炸莲花豆、阳高杏脯加工、大同黄花蒸烤、广灵豆腐干、天镇熏卤肉、中秋节月饼、新荣杂粮等,很多都是食品加工小作坊生产的。以阳高为例,初摸18类(国家为28类)400余家食品加工小作坊(用工20人以下),重点分布在主城区、集镇、川区好村大村。这样的作坊全市约6000家,而这些是群众日常生活离不开的食品生产作坊。长期以来,成千上万的小作坊,各式各类存有隐患的食品药品企业,单靠数量有限的监管人员来保证安全不太现实,靠制度监管,不仅成本巨大且会出现漏洞,依靠道德教化,又不免失之苍白。
  
  建 言
  
  层层追溯 群力共治

  
  孟明委员认为,对于食品加工小作坊宜疏不宜堵。除国家规定的高风险食品不得以作坊生产外,从价廉、方便、多样的需求出发,从传统认可和习惯方面出发,地域性强的生产作坊宜引导和规范,宜服务和教育,宽进严管,疏小作坊,堵黑作坊。再逐步提高准入门槛,逐渐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将利益调整和供给衔接好。
  
  陈广明委员认为,要企业自治政府督导共治。抓食品药品安全首先要从企业抓起,建立生产经营者首负责制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一旦发现问题要在经济上重罚、法律上严惩,使之不敢、不能、不想生产经营不合格、不安全的商品。对上游供货经销严格审查把关,形成层层追溯,相互监督的机制。
  
  曲曙云委员认为,要引导公众参与,群力共治。要增强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完善监督模式,普及食品药品科学常识,更理性地营造安全环境。要畅通投诉渠道,对消费者反映的违法行为和质量安全隐患及时核查处置、回应回复。同时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乡村街道“两员”参与监督监管。
  • 温馨提示:以上舌尖上的安全需要齐抓共管的资讯来自大同人才网(大同人才网地区找工作,发布招聘信息的大同招聘网招聘网站),每天更新大同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本内容地址:http://www.dtrcw.net/news/newsdetail-4647.html转载请注明
最新资讯
微信分享
大同人才网保安招聘大同人才网司机招聘大同人才网会计招聘
大同云冈区大同开发区大同招聘网山西博才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访问手机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