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职位
- 热门地点
- 地区招聘
今年以来,我市各中小学积极探索“科学+”教育新模式,按下科学教育“加速键”,从“解题”到“解决问题”多方参与,共同做好科学教育这道“加法题”。
在大同一中南校区物理课堂上,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精彩的讲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吸管高塔”“桥梁设计师”“小球马拉松”“纸箱打比拼”等科学系列活动在大同大学附属小学热火朝天地开展着。各学校组织学生在农业科普基地开展研学实践,在通航大飞机上体验模拟飞行,操控人工智能机器人……曾经“千篇一律”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有了越来越多的“打开方式”。
“地球的结构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太阳系是由几大天体组成的?”在大同大学附属小学比奇少年创客空间,老师带领着学生们运用模拟实验等方法,探索地球与宇宙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市实验小学设置了科学教育活动室、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展示厅,放置体验式科学模具供学生体验探索。课外活动时间,学生们不约而同来到科学教育活动场所,在红外血管成像仪前,大家纷纷将小手放在仪器下方的指示区内,仔细观察手部血管分布情况;在科学教育实验室内,孩子们用塑料、木片等原材料制作“家乡的桥”等模型;在人工智能展示厅,学生们操控机器人完成收取快递、称重、分拣等一系列动作,人工智能正以一种更易理解的呈现方式进入中小学校园,实现与教育的“梦幻联动”。本学期以来,我市各中小学校大力推进科学教育,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这样的共识正在转化为普遍行动。
邀请科学家走进校园,让学生走进大学、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是加强科学教育的有效途径。“要更好地开展科学教育,学校还要与大学、科研院所、家长、社区等各方力量开展密切合作,形成常态化的联动机制。”大同十八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会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科学活动,让家长了解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共同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同时,学校还会与社区合作,利用社区资源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科学实践机会。
我市各学校积极探索,通过“科学+课程”“科学+活动”“科学+资源”推进科学教育,充分利用网络、实验室、博物馆、教育实践基地等地域特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机器人、无人机、智能编程等社团以及创客教育系列活动,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着力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让孩子们能够在课程与实践中乐享创新、品味科技。
外籍免签探路官 沉浸式体验大同
日前,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播出真人秀节目《目的地:中国!》大同篇,探千年底蕴 ...
居民生活渐入舒心佳境
如今走进绿地璀璨天城小区,居民们脸上的愁容少了,笑容多了,曾经困扰居民的停电焦虑、电动 ...
2026年高考报名时间确定
昨日,记者从市招生考试中心获悉,我省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时间确定,考生须于 ...
大同市财会学校秋季运动会圆满落幕
金秋送爽,硕果累累。近日,大同市财会学校迎来了2025秋季运动会。本届运动会以“团结、奋 ...
南城墙带状公园扦插月季6000株
为进一步丰富城墙带状公园花卉品种,连日来,市城市公园服务中心城墙带状公园管理中心抢抓晚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