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职位
- 热门地点
- 地区招聘
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对我市而言,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的目标并非易事。我市“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到:“增强大同的发展协调性,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补齐短板中实现均衡发展,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我市将在五个方面精准发力。
促进城镇化协调发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落实山西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政策,建立“以人为本、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户籍人口城市化水平。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
把提升城市品质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构筑城市化的硬件基础和软件内涵,切实增强城市的生产性、生活性和服务性功能。抓好“海绵城市”建设,继续建设完善大同“地下管廊”等基础设施。重点完善区域性能源输送设施,积极推动电网智能化建设。以打造“数字大同”为目标,持续推进“三网融合”,逐步形成覆盖广泛、安全可靠、支撑融合业务的综合信息网络体系。抓好集中供热、供水、供气以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到“十三五”期末,全市城镇居民生活气化率达到99%,全市居民生活用气基本实现燃气供应。供水普及率达到99.8%,水质综合合格率100%,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再生水回用率达到40%。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惠的新型城乡关系;加强县城建设,引导生产要素、优势资源向县城集中,提高县城对人口和产业的承载力,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加快推进资源型城镇转型,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开展农村居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示范乡村;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配置的力度,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均衡发展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高度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强化错位发展,推进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分工合理、良性互动的内部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形成以“两河三区”的中心城区为主中心,龙泉镇、云兴镇、永安镇为三重点,其他5个县城镇和13个重点镇为支撑的平衡发展结构。有序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改变不合理的行政区划布局。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活动,传承大同优秀文化,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做到公共文化设施广覆盖、保基本、重实效,让人民群众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企业流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植壮大大同文化产业体系,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性特征,加快“在地文化”向“在场文化”、“在线文化”提升。加大大同文化对外传播力度,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提升大同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推进军民融合
深化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促进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运行体系。推动民用产品军用化,抓好大齿公司重型汽车变速箱民用转军用生产。加强同煤矿山救护队装备、设备保障,抓好队伍训练建设。加快构建国民经济动员新体系。
大同高专百余学生观摩数字企业
近日,团市委联合市数据局,举办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暨数字企业就业体验日活动,大同师范高等专 ...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报名工作即将开始
我省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12月6日至7日进行,网上报名11月7日开 ...
李二口长城吸引游客错峰游
10月下旬,古都大同秋意正浓,小众自然景点与特色体验成为游客“亲近自然、户外休闲”的新选 ...
重载列车动力学专题研讨会在我市举行
11月2日,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西南交通大学主办的“重载列车动力学专题研讨会——HXD2 ...
环山西自行车骑游大会(阳高站)举行
近日,“杏花村酒杯”2025年环山西自行车骑游大会(阳高站)在阳高县守口堡村举行,近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