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职位
- 热门地点
- 地区招聘
新荣区芦家窑村马铃薯项目区亩产达1.09万斤,创全市马铃薯单产最高纪录;左云县张家场乡向日葵亩产达516斤,创全市向日葵单产新高,粮食产量增产约30%以上;我市举办的2023年“吨粮田”示范基地300亩玉米籽粒直收测产现场观摩会上,云冈区肥村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和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的玉米亩产达2299斤,比未使用技术前增产30%左右……
一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发展有机旱作农业55.19万亩,项目涉及10个县区、55个乡镇、78个村、91家经营主体,作物种类9种。通过实施稳定的水源工程+高标准农田工程+膜下滴灌集成技术,全面推广以膜下滴灌为主,结合全膜双垄沟播、水肥一体化等有机旱作集成技术,三位一体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成功带动了全市粮食生产持续增产增效。
据市农业农村局统计,阳高县、浑源县、平城区、云冈区、天镇县、云州区六县区有机旱作项目区成功创建玉米“吨粮田”,最高产量为阳高县罗文皂镇太平堡村2300斤/亩。有机旱作项目去年共节水约0.66亿立方米,节肥0.83万吨,节人工投入0.3亿元,有机旱作膜下滴灌项目区粮食产量达4.4亿斤左右,综合节水节肥等投入,农户增收约1.5亿元以上。
这样的好成绩,正是一年来全市以绿色、有机、低碳理念为引领,以“特、优”发展为方向,以提质效、促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通过“品牌引领、园区承载、项目带动、科技支撑、产业融合、文旅振兴”,带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为最大程度发挥有机旱作节水农业集成技术优势,我市组织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科院、太原理工大学等单位中国微灌协会顶级专家和省、市等各级农业专家成立技术服务队,全程开展技术巡回指导服务。
站在云州区吉家庄乡瓮城口村2000多亩有机旱作农业核心示范区,村党支部书记陈纪新告诉记者:“村里实施的双垄沟播全膜覆盖+膜下滴灌技术,高粱亩产是真不错,加上市场景气,农户多收入好几千元。”一年来,在农技配套推广方面,我市大力开展高产粮食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项目区玉米、谷、黍、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明显。项目区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33.6万亩;病虫绿色防控面积覆盖率9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制定了《大同市高粱旱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富硒谷子旱作生产技术规程》《大同市黍子旱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三项地方标准。同时,不断加大农机投入,提升粮油作物机械化程度,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71.8%,玉米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6%。据阳高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荆福斌介绍,“去年,阳高县粮食亩均单产达361.46公斤,增幅1.56%;粮食总产5.57亿斤,增幅1.98%。县乡共有百名农技推广人员深入基层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助力农民稳面积、推技术。”他说:“今年县里将建设高标准农田6.87万亩,改造盐碱地2万亩,进一步为全县粮食产能提升夯实‘地力’基础。”
大同异地公积金贷款“亮码可办”无需纸质证明
近日,记者从大同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异地缴存职工在我市购房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时, ...
中国大地保险大同中支开展健步走活动
10月29日,中国大地保险大同中心支公司以“健康同行、廉洁同心”为主题,组织员工登临大同 ...
灵丘以“红古绿”推动文旅全域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灵丘县以红色文化为底色,以历史底蕴为基色,以绿色山水为本色,以非遗文化为亮色,以 ...
大同造和谐2型电力机车首次配属西昌机务段投入运行
巍巍凉山,铁道蜿蜒。近日,伴随着一声清脆的风笛长鸣,由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研制的和谐 ...
大同高专百余学生观摩数字企业
近日,团市委联合市数据局,举办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暨数字企业就业体验日活动,大同师范高等专 ...